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过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一摘编自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适选恩赐,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载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主要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主要选官制度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19-20高二下·广东珠海·期末
知识点:科举制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迂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议会选举仍实行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东南一些衰败的城镇,有的几乎无人居住,有的甚至已经淹没在茫茫的北海之中,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力。每逢选举,几个贵族便划船来到这里进行“水上投票”,选出他们自己的议员;而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获得通过。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新当选的村主任在发表就职演说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项政治制度?该制度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实行考试与推荐相结合,既有“以德取人”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因素,汉代吏治颇为后人称道,许多循吏良守、名公巨卿皆出察举一途,这并不是偶然 。

一一阁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服,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党争考试录用制,将考试科目分为四类。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代察举制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创建对吏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相比于中世纪,19世纪中期后英国官员选任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人才选拔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