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6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具有儒家理念的商人们透过大行义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怀。他们购义田、建学校、办赈灾、置义冢、施棺木、立祠堂,在闹灾荒时平价售粮、烧毁无法偿还的债券等。商人在家庭乃至家族中非常重视对后人进行“怀爱好义”的道德说教,所以在他们中间不乏义贾。这些义贾十分关心家族内部的教育,而且对当地的官学、私学慷慨捐资赠书,甚至不惜花费巨资办学兴教。商人们把自己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钱财慷慨捐出,回报宗族,回报社会,是受到儒家的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和社会成功动机的驱使,同时也使其经商行为在儒家价值体系中得到某种合理化的解释,人们一向认为是水火不相容的义与利在这里变成是相通的了。

——摘编自侯杰《明清时期的商人与儒家思想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伴随着工业家的大量出现,“自助”观念真正得以大行其道。18世纪中期肇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那些能够抓住经济变革机遇的发明家、工厂主和商人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已经习惯了农业社会财富缓慢增长模式的人们对此很不适应,每一个“一夜暴富”的人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如欧文就曾提到,在1792年左右,一位著名的棉纺厂主塞缪尔·奥尔德诺在不久前即连续两年每年以获利1.7万英镑而闻名遐迩,因此当时人们都认为他非常有钱,是织造业和商界的大人物。这种现象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财富观念,并激起他们探究工业家出身和发财经历的好奇心,他们从日常观察中得出了对工业家起源的一般看法,认为早期的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

——摘编自尹建龙、陈晓律《斯迈尔斯神话:19世纪英国社会对工业家起源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人大行义举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助”观念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并就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9-20高二下·河南·期末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中叶以后,在学术界、思想界出现了一些具有叛逆传统精神的思想家,他们重视工商业活动,力图把一向为人所轻视的商贾、优伶等,渐从儒家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个性解放,树立新的道德观。在此影响下,明清两代工商业者的社会自觉正在不断增长。许多商人以及商人世家的人,都为商人地位的提高而大加疾呼,甚至把为商之道与封建伦理道德、天道相提并论。然而,明清商人观念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脱胎而来。他们固然敢于大胆反抗传统对于工商的轻视,却又往往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去寻找反抗的依据,而缺乏决裂的勇气。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二   一系列均衡性显示出,迟至1750年,欧亚大陆的许多地区在农业、商业和原始工业(即为市场而不是为家庭使用的手工业)的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能够对其进行的计量范围内,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因素中占关键地位的劳动生产率、重要商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广度及自由度等,看起来都大致相同。欧洲的核心地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叛逆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50年前中西方经济发展的相似点,并分析18世纪末以后欧洲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中叶以后,在学术界、思想界出现了一些具有叛逆传统精神的思想家,他们重视工商业活动,力图把一向为人所轻视的商贾、优伶等,渐从儒家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个性解放,树立新的道德观。在此影响下,明清两代工商业者的社会自觉正在不断增长。许多商人以及商人世家的人,都为商人地位的提高而大加疾呼,甚至把为商之道与封建伦理道德、天道相提并论。然而,明清商人观念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脱胎而来。他们固然敢于大胆反抗传统对于工商的轻视,却又往往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去寻找反抗的依据,而缺乏决裂的勇气。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二   一系列均衡性显示出,迟至1750年,欧亚大陆的许多地区在农业、商业和原始工业(即为市场而不是为家庭使用的手工业)的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能够对其进行的计量范围内,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因素中占关键地位的劳动生产率、重要商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广度及自由度等,看起来都大致相同。欧洲的核心地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代工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并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指出1750年之前欧亚大陆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似之处。18世纪末,欧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经济命运出现了“大分流”,试从欧洲方面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大体形成四种看法:一是全盘否定,甚至斥之为“五贼”;二是部分否定,剖析其中的“五贼”;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四是逐条分析,否定其中的仁、义、礼,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可以推测,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摘自陈宝良《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西方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中世纪的宗教制度不能满足人们的宗教和道德需要,因而出现了一个道德真空。而新教伦理正好适应了历史的要求,填补了这一真空,从而解除了人们适应市场以追求谋利的心理障碍,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和发展。他提供的证据如下:

加尔文教派认为,所有工作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光耀上帝。该教派的牧师强调,财富的聚集只要来自勤奋劳动就是许可的,合法盈利的机会是上帝显示给其“选民”的应召机遇。加尔文教派主张“内在禁欲主义”生活观,反对听认本能的追求生活享受。他们还主张新教徒唯有在信仰领域不和异教徒相处,而在其他交往方面则持诚实公正的态度。

摘编自杨春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的关系——韦伯命题的历史评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商人伦理与西方新教伦理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商人伦理与西方新教伦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共同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