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当时的统治者切望能够拥有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孟子意识到增殖人口与增强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推崇统治者占据广大的土地,拥有众多的人口。孟子还注意到刑罚、赋税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提出:一、“省刑罚、薄税敛”;二、整顿好“井田”的阡陌、疆界;三、要求统治者行“仁政”,与民同乐忧。同时,孟子还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重要命题,主张成年男女要及时婚配。

——摘编自陈泉《浅评孟子有关人口质量的思想》

材料二   苏轼认为,从历史上看,人口愈多国家愈富的情况是存在的,故“管仲以阴谋侵鲁梁之民,商鞅亦招三晋之人以并诸侯”,但是他又指出人口众多的北宋,“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并生”,因此以人口的多寡来衡量贫富并不恰当。

——摘编自董淮平《苏轼、叶适人口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子实现“众民”的途径,并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的人口思想,并指出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19-20高二下·安徽安庆·期中
知识点:宋元的商业 儒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四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浅谈老庄无为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摘自《管子·治国》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老子、庄子和孟子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和孟子思想的实质。
(2)请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论证上述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及其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在历史上的影响。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四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