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7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同志说过:“一个农民,他积累了少量的钱,他不用这些钱去修理犁头,革新自己的经营,而却买了一架大留声机,钱花光了。”这样的农民,是不会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的。这对于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能够从人民的节省中筹集一些资金以投资于工业,但我们却不这样做,而由大家在消费中花光了,那我们就不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说,在建设时期内,存在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由人民积累资金以加快工业化之间的 矛盾,应使广大人民彻底了解这个矛盾,以便获得适当的解决。

——1950年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的观点及其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刘少奇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的观点。
2020·安徽马鞍山·模拟预测
知识点: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恢复国民经济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二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