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94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赋税制度变革,从初期的“相地而衰征”“官山海”“作爰田”“作州兵”,发展到“初税亩”“用田赋”“作封渔”“作兵赋”,直至秦国颁布“秦律”。“秦律”中涉及财政税收的有《田律》《厩苑律》《关市律》《仓律》等。三代税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田赋收入即为租税合一形态,税中有租,租中有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变法后,各国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并履亩而税,租税完全分离,田赋已由按劳动力计征的力役地租转变为按亩计税的实物地租。田赋是主体,除田赋之外,尚有户税和人头税、关市税、商税、军赋等,杂税丛生、徭役普遍加重。由于政治经济发生激烈的震荡和变革,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军费开支浩大,各国竞相修订税制,纷纷提高税率,加倍课征以积累财富,故横征暴敛已成了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变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
2020·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这一时期各国统治者所推行和实施的一些改革,有属于政治方面的(如“铸刑鼎”),也有属于兵制方面的(如“作州兵”),但更普遍的则是属于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如果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各国统治者就不会像上述那样如出一辙地把改变赋税制度、变更生产方式作为这一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黄中业《重评战国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基本相同的,各诸侯国均处于一个大凌小、强并弱的竞相争霸的政治形势下,这就要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才能强大而称霸或独立生存,改革图强势必成为各国的必然之举。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兴起,生产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小农生产在这样的条件下便悄悄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并发展起来,私有的小块土地随之出现和增加,土地私有制以进步的新生制度所特有的强劲生命力冲击着旧的土地国有制。战国时期的变法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进程,它所逐渐建立的一整套封建专制的政治法律制度,为两千年来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摘编自顾奎相、陈《春秋战国时期改革之同异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私有观念的蔓延,追逐“私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现实迫使统治者制定新政策以维持国家财政收入的正常运转。春秋中后期,各国纷纷进行的租税改革,这既为政府增加了收入,同时也适应了人们追逐更多私利的要求。从“相地而衰征”到“初税亩”“初租禾”,都是将“籍公田”的集体劳役地租,改为履亩而税的家庭实物地租,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这样不但增加了国家收入,而且人们在交够租税后,也可以获得更多合法的个人利益。

——摘编自陈春会《春秋战国社会转型与“私”观念的发展》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矛盾。战争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普遍厌战。因此,消除封建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关东六国虽曾进行过一些政治改革,但极不彻底,基本上是贵族掌权。封建领主制残余保存较多,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火并,阶级矛盾尖锐,国力薄弱。可是,秦国的情况与关东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秦在战国中期,在商鞅的主持下,变法比较彻底。在此后的一百年间,秦在政治方面,已基本上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武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有观念”蔓延的条件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实现全国大一统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在井田制基础上,三代行贡、助、彻之法,即“籍田以力”的劳役地租……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第二次重大改革是秦汉时期……秦统一后,征收田租“舍地而税人”,即按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田租约为“什一之税”……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第三次重大变革是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第四次重大变革是明代的“一条鞭法”……标志中国赋税制度向以稻田为课税对象的租税制度转化。

第五次重大变革是清代的“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摘编自《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

材料二

现代有史学家把中国古代税收变化表示为“黄宗羲定律”,公式为:

两税法=租庸调+杂税

王安石免役钱法=(租庸调+杂税)+杂税

一条鞭法=(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

地丁合一=(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杂税)+杂税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税,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改编自秦晖《并税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