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2
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始于1915年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尽管在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但是,如果没有它对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孔学的批判,人们就不能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就不能为以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准备适合的土壤。


请回答:
(1)“中体西用”是近代哪一派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能被改革派和保守派接受的理由。
(2)材料二是近代那一派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上的主张。
(3)材料三中“民为贵,君为轻”是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主张的“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在近代中国的哪部法律文件中得以体现?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9-20高二下·江苏淮安·期中
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康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秦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泰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西方的启蒙者对中国传统儒学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二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泰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西方的启蒙者对中国传统儒学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二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各自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这一思想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传统”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统”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3)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具体影响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文明交流”对社会发展影响力的理解。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呈现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体西用”……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使中国人……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局,影响了据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著作《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独立”。……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材料四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1)据材料一,分析“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有人认为“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依据材料分别指出其“高明”之处。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一贯思想是什么?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