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地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枲(xǐ麻的雄株)丝茧之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峰,接近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构(1949~2009)》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生产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19-20高一下·四川攀枝花·期中
知识点:小农经济明清的商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改革开放进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营经济在城乡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当年全国工业产值的20%。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但到1978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者只有15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营工商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

——摘编自陆学艺《中国私人经济的兴起》

材料二   据国家工商局提供的数据(如下表)显示,截止1993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3.8万户,比上年增长70.4%,一年净增长相当于1978年底至1991年的发展总和,从业人员373万人,比上年增长619%,是1991年数字总和的2倍,注册资金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7%,是1991年的6倍。另外,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商品零售额同样创历史新高,私营经济的增幅之高是其它所有制形式所没有的。

项目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产值
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人数
(万人)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金额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89905811648497
1990981418.351703.669513.1012225.77
19911078439.891848.2412329.4714720.49
199213963329.4823229.0922179.6720539.46
199323791970.3937360.78681208.14422105.85
平均增长率%27.3022.8168.4744.27

——摘编自王敏钦主编《中国私营经济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私营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私营经济呈现出的特点,并概括90年代初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表1

表1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见表2

表2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