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7 组卷1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对国民性的改造,是对旧传统的摧毁,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如陈独秀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主线……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疾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20高三下·湖南益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启蒙和救亡,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头,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自由、独立、平等。当把这种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社会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五四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
材料二   学生爱国运动在政治上的空前胜利,当然冲击了旧政府和政府所维护的旧传统的权威感和控制性,使启蒙能凯歌行进。从当时的文献和之后的各种回忆录看,都是说,五四学生运动之后,青年们思想和行为大为解放,他们得到了空前鼓舞,于是努力于冲决各种传统网罗,“介绍西洋文化,攻击封建思想”,以取得自己个体的“自由、独立和平等”。本来,以西方的个人主义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集体主义,就是陈独秀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纪霖《现代中国思想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前后的“启蒙与救亡”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中西启蒙运动

材料一   西方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这是启蒙运动最鲜明的旗帜和标志。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对自己的看法。启蒙运动中,西方思想家发现了人自己、良心和社会正义,人们向往的是人性、财富、艺术、爱情、世俗生活、自由平等和理性。

——摘编自骆徽、王志红、刘雪飞《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改造国民性,摧毁旧传统。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及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藏着政治的因素。就像陈独秀说的那样,这个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已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整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封建主义加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从晚清到民初,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追求近代性和固守传统性,似乎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互相纠缠,互相链接。……通常民族主义从逻辑上来说,会将取向引向对传统性的固守和对近代性的拒绝,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却表现为对国家整体现代性的追求,简而言之即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而追求富强又只能是近代化和西方文化。于是,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价值就常常混杂在一起,近代性的追求遮掩了传统性的固守,民族主义则经由世界主义来表达。

——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