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

——摘编自王佳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创新。以往或通过军事、或通过经济等单一领域手段成为海洋强国的范式将难以被继续复制。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复制和海洋治理三大议题,中国的海洋经济活动早已遍布世界大洋各个角落,中国海上力量在应对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波《国际海洋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0·河北张家口·二模
知识点: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 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分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材料四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的海军建设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

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 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 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分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的海军建设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海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