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地方行政区的演变
先秦“县”的名称是指王畿附近的地方,本意为“悬”,即“县”所代表的这块地区直接由天子掌握,以作赏赐。春秋时期,楚国开始设县,此后,其他诸侯强国也都陆续置县。春秋末年,设县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秦汉秦在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末朝廷委派州牧对各刺史部(原为监察机构)进行管轄,地方行政体制变为州一郡一县三级。
隋唐隋废郡,由州直辖县。唐初,州的数目过多,不易管理,开始设道(原为监察区),“安史之乱后形成道一州一县三级行政。
宋元北宋在州、县之上设行使单一行政或监察职能的“路”。元代设立有固定管辖区的行省,之下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
明清明代地方行政体制实行省一府(直隶州)一(州)县三级制。清代在各地实行不同地方行政制度,但省级行政区比较普遍,省之下是府、直隶厅、直隶州,下是隶属于各府的属州、属厅和隶属于府、直隶州、直隶厅的州、县。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


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20高二下·四川眉山·期中
知识点:郡县制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秦始皇开始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他将全国分为36个郡,至秦末增加至40个。汉初对秦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只略作调整,同时恢复了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188年,东汉灵帝为了组织力量镇压黄巾起义,改州刺史为州牧,将其位于郡守之上,从此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由郡、县二级演变为州、郡、县三级。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乎完全沿袭东汉末年形成的行政区划制度。隋朝建立后,废除了“郡”建制,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度。唐朝建立后延续了隋朝的州县两级制。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不时派巡查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安史之乱后,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宋初各州直接归属中央,但中央还是无法统管全国的州,所以又在州上设“路”,形成了路、州、县三级制。元朝时,随着行省制的建立,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形成了。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从而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