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技术作用于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意识、民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的基本路径有二:一是经济基础;二是(思想)文化教育;反之亦然。


——整理自陈万求李丽英《论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

材料二 2020年2月14日,美国最高立法官员佩洛西现身德国慕安会拉拢“盟友”打压华为,要求各国在建设下一代移动网络应避开华为,“中国正求通过华为来输出其‘数字专制'(digital autocracy)”,让中国主导5C“将是选择专制而非民主”。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制主任委员、前外交部长傅苦在场即时质问:“世界运作的方式是技术是一种工具,自从中国40年前开始改革后,引入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技术,微软、BM、亚马逊在中国都很活跃。自从我们开始1G、2G、3G和4G以后,所有的技术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中国保持了它的政治体制,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取得了成功,没有受到技术的威胁。可为什么知果把华为技术引入西方国家的5G,就会威胁政治制度呢?您真的认为民主制度这么腕弱,华为区区一家高科技公司就能威胁到它

——摘编自谷智轩《观察者网》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制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0·安徽·一模
知识点:现代信息技术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近代以来我国的主要宪法及其内容。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清政府颁布的宪法文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文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精神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具体体现。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树立了民主观念,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作用
1928年《训政纲领》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把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把中央政治会议变为政府的直接领导机关,从而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政治制度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与人民民主原则。它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崭新历史,在根本上巩固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合法性,确立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摘编自乔要博《浅谈近代中国百年的法律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期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在《论持久战》中,有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19549月,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材料三   1979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四   20233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秦刚表示,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整体迈进现代化,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我想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独立自主……二是人民至上……三是和平发展……四是开放包容……五是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我们希望也相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成为现实。

材料五   世界主要现代化道路简表

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选择对外关系
西方现代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战争、殖民、掠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丛林法则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国沙文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人民为中心,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争霸、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现代化”目标产生变化的意义。
(4)阅读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简表,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