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9
从解构走向重构。

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世界体系初级形态的解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体系从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世界主导力量的转移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世界体系的重新整合准备了条件。但是,二战后出现的东西方冷战格局延缓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冷战后,世界市场的全球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也得到了普遍认同。世界体系的发展所提供的结构性要素与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技术性要素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深刻根源。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言》第5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列举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与革命”?
(2)概述20世纪以来“世界体系从解构走向重构”的历程。
12-13高三上·上海宝山·期末
知识点: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大革命”对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作用,以及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并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近现代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突破古代不同族群、国家、文明和地域之间的孤立和隔绝,逐步走向整体性的普遍联系状态。可以说,二战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19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和殖民帝国的市场分割,在全球构建一种相对比较开放的经济体系,以满足不断壮大的资本和世界经济正常运作的需要。但传统割裂的世界市场状况与经济全球化开放市场的需求是相悖的。西方列强沿袭传统的零和博弈观念和武力扩张方式,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对独占性的原料、能源产地和商品、资本的输出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国际局势动荡的根源都在于此。所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性质可以说是相同的。但这种动荡并没有延缓全球化的步伐,反而警醒世人逐渐探索适应全球化历史新时期需要的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构建和完善全球性体系。

战争就是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二战同样极大推动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战争期间建立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超越地域、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全球性的广泛联盟。

——摘编自张文伟《全球化历史视域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产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战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