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但后来逐渐僵化,弊端日益暴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进行改革,不但没有突破这一模式,反而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材料三   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其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路线。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材料四   外部条件来说,东欧剧变和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苏联解体,起了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两幅图片各反映的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9-20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和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两极格局瓦解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的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改革运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苏联对此不能容忍,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苏联、东欧的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