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在齐郡临淄和陈留郡襄邑都设有“三服官”,负责制织朝廷所需“衮龙文绣”等高级织物,工场内有工匠各数千人,年费达数万万钱。御府内另设“尚方织室”,织造锦绣、冰纨、绮、毂等类丝织品。

——摘编自《汉代丝织业研究》

材料二   据《苏州府志》载:(明代)苏州东北半城都是机户,城东居民都从事丝织业;工匠各有专长,也有雇主按日支领工资,遇有事故,便请其他无主工匠代替。许多无主工匠清早就站在桥上待雇。

——摘编自祝慈寿《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并说明二者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变化,并说明材料二所述手工业经营形态出现的新变化。
19-20高一下·山西忻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西汉时期,在齐郡设置的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到明代前期时,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部门,同时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有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印刷术等;也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如冶金技术中的灌钢法;同时古代中国陶瓷、纺织、漆器等手工业中今人惊叹的精湛工艺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由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所以手工业的发展既有国家强大的经济保障,又有民间活跃的竞争因素的促进。

——摘编白黄文莲《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手工业经济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古代早期人口重心在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故手工业经济重心也集中在黄河流域。晋朝到南宋,我国曾出现多次人口、经济和文化南移的高潮,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中心完全迁至南方,手工业经济重心也相应地移至南方。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兴起了众多市镇,以这些市镇为核心出现了五大手工业区。到清朝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经济日渐兴盛,出现了更多手工业中心。如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江宁(今南京市)和佛山这两个城市,分别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丝织业、铁器制造业中心。此外还有上海和苏州的棉纺织中心、景德镇和宜兴的制瓷业中心、台湾和广东的制糖业中心等,都很有名。

——摘编自欧安欣《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区域分布的变迁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从地域布局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