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3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

——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的启示。
2020·四川绵阳·三模
知识点:民生问题、人文关怀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民以食为天,安全是食品消费的最低要求,安全也是食品消费的最高要求,关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压倒一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摘编自赵向豪《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的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初步完善。

——摘编自魏秀春《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察》

1860年《食品掺假法》授予地方政府自愿设立“公共分析师”的权力,此前,英国政府和议会对食品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1872年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制订《食品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干预地方政府强制实行,地方政府官员玩忽职守将被追责。1906年的“芝加哥牛肉事件”迫使英国议会授予英国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至此,英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形成。

——摘自温小辉冯杰《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演进》

材料三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演变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面临巨大的考验,也使人们对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先后制定的(律疏》和(唐律》涉及食品安全的记载有五款,分别为第59条、103条、107条、108条和263条,涉及宫廷御膳、百官外膳和民间有毒脯肉。一方面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另一方面在民间设立行会制度对基层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也要纳入到官员绩效的考核范畴,并实行问责机制,赏罚有度。同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门设置(食治》,详细论述了百余种食物的药用价值及食用禁忌。

——摘编自赵向豪陈彤《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牛奶在英国得以普及,但掺水卑达到10%—50%,致命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上升。英国政府强制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同时科学界建议改变喝生鲜牛奶的习惯,喝煮沸的牛奶。政府制定《牛奶和农场法》(《结核病防治法》等,严禁出售携带病菌的牛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率虽降下来,但并来根绝。1865年巴氏消毒法带来食品工业的革命,但牛奶商借口“巴氏法会增加成本”而拒绝使用,直到1949年巴氏杀菌法才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定量分析法、细菌分析法等技术使“当局的实验室能够对牛奶的纯度和卫生程度作出判读",从而加强对牛奶业的监管。《柳叶刀》《泰晤士报》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知情权。

——摘自魏秀春《英国的食品安全立法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牛奶问题的措施,并谈谈你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礼记·王制第五》中记载:“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鬻于市。”这是被公认的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汉朝时期,为了杜绝不法商家为牟利向市场投放有毒有害食品,国家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减(赃),与盗同法。”唐朝时,《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宋代,国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完全继承了唐朝的法律,同时也有所创新,即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不能进市贸易,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勾结”在宋明尤为兴盛,再加上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的专断独裁思维,使得整个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个人道德、社会道德面临极大的考验。

——摘编自刘新超等《古代食品安全管控理念、方略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新闻记者阿普顿·辛克莱出版了一本题为《丛林》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克莱以15页的篇幅对当时美国肉制品污秽不堪的加工过程予以揭露,引起了公众极其强烈的反响。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对肉类加工业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中揭露的诸多耸人听闻的事实公之于世。与此同时,美国医学会也向国会表明如果参议院不通过纯净食品法案,将促使他们的病人对国会施加压力。在多重压力之下,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最终获得国会通过。

——摘编自徐俊才《美国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