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

材料   1928年底随着张学良的“改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中国政局趋于相对稳定。为巩固政权,富国强兵,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发展铁路的政策和措施。在新路建设方面,为了筹划和管理全国铁路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颁布中国第一部铁道大法——《铁道法》,规定“凡关系全国交通之铁道以中央政府经营为原则;其关系地方交通之铁道,地方政府得依公营铁道条例经营之”。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下,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个以南京为中心,以西南和东南为规划重点的庞大而又系统的的铁路规划。

在旧路整理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从铁路财政、铁路经营、铁路业务、铁路教育、铁路技术等方面进行积极整理。在铁路经营方面,注重对铁路沿线资源、物产的调查与统计,举办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创设国货贩卖所,对农工商产品实行优惠价运输,发展铁路旅游,充分发挥铁路的经济功能。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在全国范围内共修了九条铁路(主要有:杭江铁路、浙赣铁路、陇海铁路、江南铁路、京赣铁路、淮南铁路、沪杭甬铁路),总长度达3793公里(东北三省境内日本修筑的1600公里未计在内)。

——李长玲《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铁路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铁路政策改革的意义。
2020·重庆·二模
知识点:其他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要求:论题明确,提取材料信息充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路在引进之初,晚清政府并未直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1928年国民政府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铁道部正式挂牌成立,并设立直辖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路局进行管理。这些举措,使民国时期成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摘编自黄华平《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关的沿革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还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对全路所有企业下放计划制定、财务管理、物资分配等53条权限。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 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据世界第一。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历史上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相关史实,围绕“新中国铁路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