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1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南通大生纱厂

材料三   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材料四   如图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


材料五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生产模式及其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它开始出现于何时?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中的企业属于何种性质?在什么时候获得初步发展?获得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类企业发展的特点。
(4)材料四所示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发展状况,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
19-20高一下·江苏淮安·开学考试
知识点:小农经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资本金24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资本金3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2002年企业改革综述》,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生产模式及其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综合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两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