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5年5月9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成为美国和北约对抗苏联的前哨基地和桥头堡,同年6月7日,苏联驻巴黎大使馆一等秘书科斯泰列夫将苏联政府的一份照会送交到联邦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照会表示,苏联愿意邀请阿登纳总理访问莫斯科,“以便就建立苏联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会谈”。对于联邦德国来说,苏联的外交照会预示着它可以有机会向莫斯科清楚地阐明外交政策。一方面,阿登纳“觉得高兴’;另一方面,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苏联“要使联邦共和国摆脱同西方国家的紧密联系的企图是昭然若揭的”9月8日,以阿登纳为首的联邦德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飞抵莫莫斯科;9日,双方开始建交谈判。关于当时会谈时的气氛,格雷韦回忆说:“双方都满怀希望,但是心情又极为紧张,就像两支敌对军队的将领,在多次战役中戎马对峙,现在却要第一次谈判停战而又未卜结局。”9月23~24日,联邦德国联邦议院与苏联最高苏雄埃生席团先后批准两国政府正式建交建议。

——摘编自李华(1955年苏联与西德建交谈判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提出与西德建交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与西德建交的影响。
2020·安徽·模拟预测
知识点: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个分裂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的,统一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德国的政治家们深深了解这一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致信德国总理阿登纳,主张法德和解、建设统一欧洲的愿望,立即得到阿登纳的热情支持。1955年5月5日“巴黎协议”后,联邦德国开始尝试着独自与东方集团展开外交活动,而在此之前,一般是由美英法代劳的。在这时最突出的事件是阿登纳应邀访问苏联并促成联邦德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6月,两个德国就外交正常化问题进行了谈判。

材料二   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东西德边界。在这一形势下,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及时提出了两德统一计划,在东德政府表达了统一的愿望之后,苏美英法也改变了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反对或疑虑的态度。1990年9月12日,两个德国同四大国签署《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这表明德国的统一被国际认可。德国的统一的最深远意义不在于人口增加和疆域的拓展,而在于德国在政治上得到新生。

——摘编自周荣耀等著《世界历史·战后西方联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联邦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重新实现统一的方式,并归纳促成德国统一的因素。
(3)对材料二中“德国的统一的最深远意义不在于人口增加和疆域的拓展,而在于德国在政治上得到新生”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1959-1969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把实现法国的“伟大”与“独立”作为其外交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材料一   我的计划在于把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美国的指挥下所奉行的欧洲一体化中摆脱出来,但不是脱离我认为应该保持可以作为最后防御手段的大西洋联盟;在于同每个东方集团的国家——首先同俄国(苏联)——建立缓和国际局势的关系,然后建立谅解和合作的关系,一旦时机到来,对中国也是如此;最后在于建立这样一支核力量,使任何国家要是攻击我们的话,它自己就会遭到可怕的打击。但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一步步地走下去,每个阶段都要和总的趋势合拍,同时要照顾到法国的传统友谊。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第一卷《复兴(1958-1962)》

材料二   1959年,戴高乐陆续将原驻北约的军事力量撤回。

1960年,法国成功试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核垄断,跻身核大国行列。

1963年,戴高乐与阿登纳签署《法德合作条约》,规定“两国首脑和外交部长将定期举行会议,两国在作出任何重要决定之前,法德政府应就有关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以便协调法德在欧洲共同体内的政策和对一般国际事务的政策”。

1964年,法国冲破西方世界的重重阻力,毅然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

同年,戴高乐遍访拉美10国,发表50余篇演说,在美国的“后院”抨击美国霸权主义,号召拉美维护民族独立。

1965年,法国与美国展开了货币战,公开主张放弃金汇兑本位制,恢复金本位制。

1966年,戴高乐访问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宣告“欧洲问题首先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讨论”“使欧洲所有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然后在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不干涉它们内政的条件下逐步发展相互关系。”

同年,法国退出北约,实现全面防务自主。

1967年,被下了逐客令的美国和北约军队全部撤出法国。

——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世凯死后,出现了“府院之争”。府院双方都力图寻找外国作为靠山,这正好与美日的争夺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对德作战问题,美日关系日趋紧张。1917112日,美日两国经过多次谈判,签订《蓝辛—石井协定》,其主要内容是

1)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享有特殊利益。

2)美日两国无意以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两国坚持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19414月,罗斯福签署了一项命令,同意美国军人辞职加入陈纳德的美国志愿航空队(俗称飞虎队)。81日,美国志愿航空队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空军部队的一个单位。这支航空队对于保卫中国西南的空防,对于为后来在缅甸作战的中国军队和其他盟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对于夺回中国领空的制空权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11日,关、中等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美两国终于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国。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781216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美国总统卡特在各自国家首都同时宣读了中美《建交公报》。公报说,两国商定自19791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并将于19793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蓝辛—石井协定》。指出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归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建交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