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32

方俗谚语是人民群众口语中使用的简洁又深刻的熟语。

许多方俗谚语虽浅近易懂,但不失深刻。例如,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话儿比抽象复杂的政治语言更易深入人心。“先甜后苦如割骨,先苦后甜如过年”与家训的直陈训诫相比,方俗谚语的形象比喻与回环反复更让人印象深刻。“树怕根烂,人怕无志”“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还嫌少”则是对学习者的提醒、告诫和劝谏。

有些负面俗语混杂在谚语中,影响了谚语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群众的认可度。如俗语“无利不起早”“看人下菜碟”“人靠衣裳,马靠鞍”常被当作谚语使用,甚至成了庸俗的处世哲学。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俗谚语仍然停留在口耳相传的层面,甚至走向消失。目前,我国方言志、地方志中所收录的方俗谚语的数量严重不足。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来谈谈对方俗谚语的思考。
2020·北京西城·一模
知识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方俗谚语是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体现中国风范和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实践性和哲理性,是方俗谚语的本质特点。人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话儿比抽象复杂的说教式语言更易深入人心。“实践出真知”“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实践的重要性和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先甜后苦如割骨,先苦后甜如过年”与家训的直陈训诫相比,方俗谚语的形象比喻与回环反复更让人印象深刻;“树怕根烂,人怕无志”“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还嫌少”则是对学习者的提醒、告诫和劝谏;“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苗荒荒一茬,人荒荒一代”“浇树浇根,教人教心”“身教胜过言教”,形象地指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原则;“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信不立”“只做善事,不问前程”“人美的是知识,鸟美的是羽毛”,提醒人们明辨是非,追求正确的思想认识与道德情操。

出于方俗谚语传承传播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利用好方俗谚语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围绕“如何对待方俗谚语”这主题,与一篇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150字左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