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1

敦煌,不仅是西北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也是外部世界认知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材料一   莫高窟的保护是第一位的

莫高窟与许多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珍贵稀有的价值,又有脆弱易损的特点,一旦被破坏,不可再生,所以保护必须是第一位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石窟的保护是关键。

从2014年开始,敦煌莫高窟实行旅游新模式——“单口总量控制、线上预约购票、数字洞窟展示、实体洞窟参观”,从而大幅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有效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开放探索了宝贵经验。

目前,敦煌研究院在过去看守保护、抢险加固保护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基本建成了以文物安全、科技保护和科学管理为基础,以安全保卫、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为手段,以专项法规、保护规划、数字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保护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做到对莫高窟“保护是第一位的”。

材料二   让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多领域的深度融合:经过不断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规范,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

先后上线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体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在国内外举办各类敦煌艺术展览,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此外还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使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


参考上述材料,说明让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的文化意义。
19-20高二上·北京海淀·期末
知识点: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他强调,要把敦煌研究院建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占领国际敦煌学的制高点。

材料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敦煌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几代莫高人的心血和付出。樊锦诗,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敦煌,扎根风沙之中的敦煌,五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被誉为“敦煌女儿”。为了能将莫高窟更好地保存下来,樊锦诗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她说:“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解。

材料二   莫高窟与许多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珍贵稀有的价值,又有脆弱易损的特点,一旦被破坏,不可再生,所以保护必须是第一位的。从2014年开始,敦煌莫高窟实行旅游新模式——“单日总量控制、线上预约购票、数字洞窟展示、实体洞窟参观”,从而大幅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有效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开放探索了宝贵经验。目前,敦煌研究院在过去看守保护、抢险加固保护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基本建成了以文物安全、科技保护和科学管理为基础,以安全保卫、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为手段,以专项法规、保护规划、数字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保护体系。


(2)结合材料二,谈谈要做到对敦煌莫高窟“保护是第一位的”应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