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61
近期,陕西省某部门首次发布新闻: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水域的鱼类已基本消失。近年来,红碱淖附近煤矿开采加剧,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大面积水域减少。
(1)请用“科学发展观”原理简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2)运用唯物论观点说明我们该如何解决此问题。
12-13高三上·上海青浦·期末
知识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绿色发展的真谛,也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每一棵树、每一片林都诉说着中国的绿色发展,描绘着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也成为中国对全球的绿色贡献。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始建于1962年。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绿色映底蕴,助力碳中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是如何创造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的。
(2)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为什么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创一流的中华民族以中国智慧一次次创造奇迹,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彰显中国自信。材料一胡麻岭隧道挖掘是兰渝铁路的关键工程,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俗称“豆腐土层”),被国际专家称为不可能克服的“世界性难题”。在艰苦探索和攻坚过程中,工程人员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充分了解了当地特殊的地质结构特点,摸索出“先进行超前降水,然后在作业面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最后进行开挖作业”的方法,并配以“重降水,适注浆,短进尺,快掘进,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技术措施,成功地实现了“在软豆腐里打洞”,变不可能为可能,使兰渝铁路顺利通车。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均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主持这项工程建设的林鸣以“强国筑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地率领团队承担起攀登世界建桥技术高峰的重任。从2013年5月第一节沉管的顺利安装,到2017年5月最后一节沉管的合龙,林鸣团队最终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中国技术”。国际同行邀请林鸣去进行技术经验交流,主动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是林呜他们这样的建设者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架起了港珠澳大桥,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1)勇创一流的胡麻岭隧道工程人员以中国智慧创造奇迹,变不可能为可能,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是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自信的。
(3)进入新时代,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张张打上中国标记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请从中挑选3张,每张名片列举一项典型成就,用简短宣传语向海外朋友介绍。示例:中国桥梁——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