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9 组卷6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焦裕禄同志1962年12月到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上任前,焦裕禄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决不离开这里,到兰考的第二天起,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说:“在这大雪封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兰考县委拟定除“三害”规划,焦裕禄写下了自己的心声:“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只有通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也只有使这种真理性认识和科学决策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


(1)结合材料,运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学习焦裕禄精神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2)某中学拟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系列活动,请你就活动的主题及形式提两条建议。要求:紧扣主题,每条在30字以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