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而民营企业是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主体,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为此,2019年1月份,生态环境部与全国工商联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支持民营企业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内涵发展新道路,积极探索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发展模式。G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结合当地生态建设实际,广泛征求社会多方面意见,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对发展绿色产业的优秀民营企业,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用电用水用地、融资货款等方面的扶持,同时推动环保产业供给方与需求方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民营环保龙头企业,提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的能力;要求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强制度建设,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鼓励探索提升民营企业投资便利化程度,尽可能降低企业环保制度成本;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对民生领域和“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工作严格禁止监管“一刀切”,充分保障合法合规企业权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省是如何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
19-20高三上·湖北襄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决策民主集中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材料一:“新基建”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可谓一举多得、正当其时。

材料二:人民日报3月24日评论称,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本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基建领域能带动的基建投资今年或在8000亿至10000亿元左右。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在低息融资、专项贷款,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产业政策方面,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人口流入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这些地区应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新基建打造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结合材料,分析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意义。
(2)从发挥政府对经济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新基建的建设进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某省国资委坚持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改革的必要前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指导国有企业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根据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注重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研发,3户混改企业先后入选科改示范企业。近三年监管企业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1.7%,净资产收益平均增长率为5%,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材料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内涵构成的绿色低碳发展,无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来创造足够的供给。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据此,上海、浙江等多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完成双碳目标的财税政策框架,支持各行业领域加快低碳转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
(2)有观点认为,只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就能够完成“双碳”目标。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蕨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在经济生活中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低碳循环经济(“低开采一高利用一低排放”),其关键在于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纳米、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催生促进经济社会大转型的革命性变化,创新产业集群成为产业集群与转型升级新模式,区域创新与区域设计成为区域经济新状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环保领域的战略安排,是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的有效途径。
《规划》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要求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强化项目环境绩效管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