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辨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4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历史虚无主义”大声说“不”,每个人才能成为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2018年12月13日,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法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条例》要求,举行悼念活动或参观国家公祭设施时,应真诚綗怀逝者,保持安静肃穆,不得亵渎、损毁国家公祭设施,不得身着、佩戴与国家公祭设施环境、氛围不符的服饰、图标,不得扰乱公共秩序等。


历史集体记忆堪称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往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18-19高二下·辽宁·期末
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镜头一

一幅配文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的漫画作品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很多人说:“看到这图瞬间泪目。”“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镜头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宁静肃杀,但始终有一个声音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群: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馆内高空落下,叮咚,掉进黑色的“水面”,这声音直扣心弦。这是在告诉世人,那3D0万同胞,在持续6周的浩劫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流离失所、让我们的妇女不再被肆意凌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来向历史回答一个问题:面对那段屈辱,我们将何去何从?
中华民族有宽广的胸襟,她借助国家公祭日要铭记的,不是仇恨,而是警醒。和平是强大民族的待遇,是强大国家的待遇,我们能够在今天安享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要记得现在这些幸福的日子,我们也要记得过去那些苦难的日子,我们更要记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人过去的负重前行。
在第4个公祭日之日,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
(1)结合材料和价值观知识,阐述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的缘由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文化意义。
(3)假如你是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代表,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以后,请你在观众留言处写下两条留言。(要求留言应紧扣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这一主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