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以农为本,“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材料一: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作为一个鲜明的政策信号、改革旗号,是对我国农民40年改革开放中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将极大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材料二:2018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结合材料一,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提升我们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正确性。
18-19高二下·山西太原·阶段练习
知识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文化自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78—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4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14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在不断调整。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按照新个税法,从2018年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调至5000元;从2019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房屋贷款、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此举在让纳税人尽享减税红利的同时,也将为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材料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的落实,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经济发展与调整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正确性。
(3)顺应新时代的要求,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帮助村委会宣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请你设计两个方案,并指出其文化生活依据。

材料一: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活,会议表彰了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之一施光南,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创作实践中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人民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坚持把爱国作为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人民书写创作,讴歌改革开放,谱写时代赞歌,被誉为“时代的歌手”。作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引起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进取。

材料二: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作为一个鲜明的政策信号、改革旗号,是对我国农民40年改革开放中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将极大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施光南的艺术创作是如何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提升我们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农耕文明时代,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各民族,民间都有各种节日、祭祀等活动,但它们更多只是表现农民在“靠天吃饭”环境制约下,对保证农作物收获的一种祈愿。进入商业社会后,节日不知不觉成为城市人的“专属”,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渐行渐远。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这个节日所包含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四个主题词,分别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是悠久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

材料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悠久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正确性。
(3)为帮助村委会宣传“中国农民丰收节”,请你设计两个方案,并指出其文化生活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