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0 组卷34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这不仅完美呈现了中国不断增长的空间技术实力,更表明中国在空间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意愿。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着陆器上有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辐射剂量探测仪和巡视器上有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此外,中继星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我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测控任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空间局测控站也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还有,哈工大环月微卫星“龙江二号”上的沙特微型成像相机已于2018年6月成功传回了地月合影。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多国参与嫦娥四号项目合作的原因。
2019·河南·一模
知识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0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此次“嫦娥登月”创下人类历史上的多个“首次”: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足迹。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开端,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对梦想的向往,如源源不竭的动力,催动着人们前行的脚步。60余年来,两弹一星、飞天探月、北斗导航……中国航天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断镌刻新的荣光,推动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登月梦,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无前。

材料二创新是梦想的风帆:嫦娥四号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填补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实干是成功的关键:嫦娥四号是用一个个螺丝钉拧出来的,一个个公式算出来的,背后凝结着数百家单位,几百万科技工作者、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新型举国体制是办成大事的优势:这一体制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调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推进各层级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向既定战略目标领域集中或调配,从而完成重大战略任务。国际合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条件: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中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测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空间局测控站发挥了支持保障作用;中国与美国也进行了相关合作。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借鉴嫦娥四号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成就航天事业的启示。
(2)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请你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中国梦”提出两条方法论倡议,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简要阐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0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此次“嫦娥登月”创下人类历史上的多个“首次”: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足迹。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开端,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对梦想的向往,如源源不竭的动力,催动着人们前行的脚步。60余年来,两弹一星、飞天探月、北斗导航……中国航天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断镌刻新的荣光,推动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登月梦,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无前。


(1)心怀梦想,所以坚定前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伟大梦想精神对于成就航天事业的作用。

材料二创新是梦想的风帆:嫦娥四号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填补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实干是成功的关键:嫦娥四号是用一个个螺丝钉拧出来的,一个个公式算出来的,背后凝结着数百家单位,几百万科技工作者、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新型举国体制是办成大事的优势:这一体制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调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推进各层级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向既定战略目标领域集中或调配,从而完成重大战略任务。国际合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条件: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中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测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空间局测控站发挥了支持保障作用;中国与美国也进行了相关合作。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借鉴嫦娥四号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成就航天事业的启示。
(3)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请你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中国梦”提出两条方法论倡议,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简要阐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探月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突破的多个新的第一:第一次月面采样与封装、第一次月面起飞、第一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第一次带样返回等。

据了解,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航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五战五捷”。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此后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嫦娥三号着陆器成为了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2018年,嫦娥四号主要开展了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2)有同学认为,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历时16年,进行了五次发射任务,费时耗力,何不一步登月?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