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在主桥桥梁建设上运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是中国造桥技术的最高体现。这项世界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建筑工人与工程师辛勤劳作的结晶,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奇迹,港珠澳大桥究竟创造了多少个“第一”、打破了多少项“世界纪录”,殊难统计。港珠澳大桥标注着中国自主创新的抱负与笃行。


(1)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桥建设中是如何实现技术创新的。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上的三座通航通航拉桥——“风帆”、“中国结”、“海豚”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风帆”桥塔,象征着伶仃洋上粤港澳三地建设港珠澳大桥通力合作、一帆风顺;“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的交融,以及共同开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而“海豚”塔所代表的是“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港珠澳大桥横跨的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在大桥建设方进行了详细调研,从设计到具体施工,都充分考虑到了白海豚这一珍稀物种,努力将对白海豚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座桥塔象征着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和谐相处。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三座通航斜拉桥的建设是如何实现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
(3)请你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促进两岸协同发展”为主题,拟定两条新闻宣传标题,要求文字简短,朗朗上口,不得照抄主题。
2019·辽宁·一模
知识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自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超级工程”大桥。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有“颜值”的“生态”桥。三座通航斜拉桥--“中国结”、“海豚”、“风帆”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水中跃起。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材料二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大桥建设的每项要求均采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中的最高标准,如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建设坚持绿色理念,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大桥艺术构思独特,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减少桥墩阻水率,又提升行车安全,还提升了建筑美观度。主体工程设计中包含各种文化元素。“风帆”桥塔寓意杨帆远航;“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交融,共创粵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海豚塔”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到建成,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克服许多世界级难题,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最终将大桥打造成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世纪工程”。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3)班级拟举办“港珠澳大桥礼赞”演讲比赛。请列出你要赞美的对象及其主题。(要求写出三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