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思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热播。

材料一节日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介绍,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报得三春珲》《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咬定青山不放松》……共12集。该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习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材料二典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逻的修辞手段,也是写作技巧、对话策略,用时它还是历史的缩影,是复述和记忆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古至今,典故承担着多种功能,它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纲领,是民族凝聚的重要纽带,是现代社会开拓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经据典,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继承中国传统,总结中国经验,凝练中国精神,是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


(1)《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传承中作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典范,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国典故的文化价值。
18-19高二上·湖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自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二:由中共中央宣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播出。节目推出后圈粉无数,热议不休。

这一档电视文化节目以轻快活泼,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以讲故事的方式架起古今桥梁,引导公众从“平‘语’近人”中见贤思齐,好评如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腹有诗书气自华》《国无德不兴》等12集。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使传统文化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8日,央视品牌栏目《百家讲坛》开辟《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节目共分12期,每期节目确立一个主题,邀请一位思想解读人,一位经典释义人,和大家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述当中的用典。

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日常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感人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节目播出后广受关注,备受好评。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内容结构既有“原声微视频”,又有“思想解读”,既有“经典释义”,又有“现场访谈”,既有“互动问答”,也有“经典诵读”,六个环节丝丝入扣,不仅最大程度地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是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节目在栏目设计上大胆突破,打破原有的一位学者讲到底的模式,改为多位专家、群众、学生讲述,既有专家进行经典释义,又有亲历者讲述故事,还有学生互动交流,最后通过诵读升华认识。节目架起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桥梁,古典和当代的桥梁,领袖和人民的桥梁,从中我们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增强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


(1)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阐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广受关注,备受好评”的理由。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的热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3)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请为传承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中共中央宣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播出。节目推出后圈粉无数,热议不休。

材料一:这一档电视文化节目好评如潮,有其历史必然性。文化“娱乐至死”的时代已成过去式,主旋律文化、正能量节目不仅叫好,亦能叫座。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以讲故事的方式架起古今桥梁,引导公众从“平‘语’近人”中见贤思齐。

材料二: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腹有诗书气自华》《国无德不兴》等12集。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使传统文化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对这档电视文化节目大受欢迎的原因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传播。请你就如何通俗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两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