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91

材料一:2018年以来,楼市的持续高热以及房价涨幅连创新高,引发人们心理恐慌,我国很多一二线城市,购房者趋之若鹜,排队抢购。为抑制楼市因投资需求过大形成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增长的疯狂局面,部分地方政府接连制定限购限贷政策并着手不动产登记。截止2018年10月8日,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先后发布新一轮楼市调控意见。

材料二: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非凡增长技术的基础。但在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炙热需求对中国如此宏伟的增长规模的贡献的同时,不可否认,由于房地产价格非理性快速增长所引致的逐渐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经济风险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中哪两项能够分别反映政府出台限购限贷政策前后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理由。(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P为房价,Q为数量。)

(2)有人认为:保卫中国经济,必须全面打压房地产市场。结合实际发表你的见解。
18-19高三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家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定位住房功能。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地产发展的长期定位,混淆了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属性。实践表明,住房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住房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非常通俗,但却是一条真理,一条铁律,违背了真理、铁律,必定会有恶果,特别是像住房这样一种重要的民生产品,如果定位错了,严重偏离了发展方向,一定会导致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经济长期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家国文化”对个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2)2017年以来,我国多地房价出现非理性上涨,各地政府也随即出台新的调控政策,引导居民理性购房,抑制房地产泡沫。请你说明在当前的情况下,个人住房消费应践行怎样的消费原则。

材料三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作为文化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加大。在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过程中,应积极布局全球文化产业市场,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抢占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标签。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抑制房地产泡沫,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由于投机行为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带动一线和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高收益反过来又进一步诱使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社会资金加快向房地产业去集聚,导致其他实体产业部门“失血”而失去发展动力。好几百人辛辛苦苦干一年,盈利还不够在一线城市买套房,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房地产繁荣”,企业的税费重、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步履维艰、雪上加霜。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7年楼市定下了“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基调,同时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并强调运用金融、土地、财税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2017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经济知识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