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材料一   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失血”“贫血”。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般由一家龙头企业牵头、多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组成。联合体各方不仅通过合同契约实现产品交易的联结,更重要的是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融合渗透,实现“一盘棋”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联合体各成员之间以及与普通农户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可以使农民有更多获得感。2017年10月25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做好相关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立农业联合体的意义并说明政府应如何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为农业联合体的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指出两个具体经济手段即可)
2018·安徽合肥·一模
知识点:国家财政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材料一: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失血”“贫血”。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7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
材料二:城镇化是由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要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
逆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城镇往农村回流的现象。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同时,也要让留在农村的老年人找到归宿。
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工作做好。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关系。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使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
表现解决措施理论依据
全国农村有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示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示例:财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
2016年,中国农业劳动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76%,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材料一 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失血”“贫血”。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问题。
       材料二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湖北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融合。并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出12种类型,供各地学习借鉴:对“市民下乡”,要大力推广养老康养型、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对“能人回乡”,要大力推广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对“企业兴乡”要大力推广投资开发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扶贫型。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省实施“三乡”工程的经济学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