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 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总理等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文件起草组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文件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并提交24份专题调研报告,涉及养老、财政经济、教科文卫、节能环保、“三农”等诸多领域。国务院研究部署“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从不同方面对规划建议务实建言,献计献策。
材料二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但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严峻的挑战,主要是:一些地方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明显,可能放松节能减排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工业领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难以化解;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节能减排内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行为主体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所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
17-18高二下·云南玉溪·阶段练习
知识点: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党的领导方式贯彻新发展理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510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2015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总理等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文件起草组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文件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并提交24份专题调研报告,涉及养老、财政经济、教科文卫、节能环保、“三农”等诸多领域。国务院研究部署“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从不同方面对规划建议建言,献计献策。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亮点,但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仍非常突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供给体系中,中低端产品明显过剩,高端产品供给泵足,企业成本持续攀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金融风险积累上升,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增大。《建议》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产值占全球比重逾1/3,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CC.7%,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缺“核”少“芯”,少创新、缺设计等方面的短板。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就会始终徘徊在中国组装这个水平线上。实现创新发展,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练就的内功。据此,《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O二五》。
(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政府、人大、政协在“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破解我国发展难题,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理由,并请你就制造企业如何解决缺“核”少“芯”短板,实现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此,《建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二:习近平书记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文件起草组成立9个多月来,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和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根经济学”改革的本质是供给侧改革,里根政府受供给学派的影响通过实施最初的经济政策,从而创造出美国新一轮中长期较高速的经济增长,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里根经济学”遭受重创。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述我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议》起草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原因。

(3)上述材料中“里根经济学”体现了西方的哪个经济思想并运用其影响,分析说明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借鉴“里根经济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3月到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奔赴全国多个省市进行地方调研,为“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丰富了实践案例;7月下旬到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系列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货运司机、餐馆店主、农民工等各行业代表参加,倾听各方声音,了解人民所思所盼。文件起草过程,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网友留言100多万条。文件坚持问计于民和顶层设计相统一,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汇聚成新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成为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作了修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获高票通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编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
(2)编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