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严重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网络谣言,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不断出台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向网络谣言宣战。2015年,网络传谣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随着这些“组合拳”的发力,对网络谣言的惩治力度也在加大,但同时仍然存在谣言认定迟缓、对网络谣言体系化和产业化惩治不力等问题。
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中建议,要根据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需要,加强互联网刑事立法,研究制定网络违法犯罪防治法,推动网络违法犯罪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有效衔接。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和政府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中应发挥的作用。
17-18高一下·湖南长沙·期中
知识点: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电信诈骗也在更新迭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2021年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2022年6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入二审。据了解,草案二审稿在预警防范、加大惩处等电信诈骗案的痛点、难点上精准出招。两次审议后,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有12390位公众提出了28406条意见。8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邀请有关基层部门、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就草案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8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行审议。对于有关方面提出的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相关信息共享、加大惩处力度等意见建议,草案三审稿作出回应。9月2日,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定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过程是如何彰显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电信诈骗也在更新迭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202110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20226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入二审。据了解,草案二审稿在预警防范、加大惩处等电信诈骗案的痛点、难点上精准出招。两次审议后,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有12390位公众提出了28406条意见。8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邀请有关基层部门、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就草案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8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行审议。对于有关方面提出的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相关信息共享、加大惩处力度等意见建议,草案三审稿作出回应。92日,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定于202212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01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要不断推进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发展。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农村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共同产生叠加效应和聚合效应,生成“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贸流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等新型业态,带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地服务了农村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民生活。互联网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了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并借助“互联网+”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农业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等“走出去”。
       材料二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来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也日益复杂严峻。在网络信息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网民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个别组织和个人在互联网空间肆意散布谣言、恶意篡改和攻击政府网站、互联网诈骗、泄露国家机密和个人信息等行为,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国家在整顿网络环境、打击互联网犯罪方面多措并举,成立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设立互联网泄密举报电话;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公民如何从自身做起维护我国网络安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