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955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
(1) 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2010·四川·高考真题
知识点:国家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税收的主要作用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世界级难题,由重庆率先解题。在2011年7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880.1
600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7532
310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200
12000
单位GDP能耗降低
%

15
财政民生支出
%
50
60

注: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
(1)读材料一谈谈重庆市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市提出了“共同富裕”的12项举措。其中有4条与农村农民有关,2条与国民收入分配、财产分配有关,2条与就业创业、控制通胀有关,2条与社会保障有关,还有2条有关户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制度。
(2)请用经济常识完成下表
重庆“共富十二条”(部分)
经济分析
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严格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提高全社会就业质量。
解决就业的根本措施?

继续坚持“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
从国民收入的分配角度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民富”?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三: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创性地提出“共富十二条”, 而“共富十二条”出台的前前后后,离不开重庆政协人的大力助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说,“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之前、之中、之后,都离不开政协充分履行职能,都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
(3)结合材料三,回答重庆市委市府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