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07
材料一   2017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研体系日益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互联网时代创新效率的提升相结合,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材料二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了15个重大科技项目。目前,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内都要启动实施。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飞跃的客观必然性。
17-18高二下·福建厦门·阶段练习
知识点: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N市充分挖掘作为全国重要科教城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科技兴贸等战略措施,实现了“三个基本转变”:基本上实现了在发展路径上,科教优势向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优势的结构转变;基本上实现了在产业发展上,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变;基本上实现了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依赖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的结构转变。S市把主要精力放到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政府把科技创新的选择权、话语权交给了企业和企业家,政府的态度是放手,不搞“工程”、不“齐步走”,让企业“各开各的‘花’、各结各的‘果’”该市申请了12712件发明专利和超过1000件的PCT国际专利,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
材料二: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自2016年5月起实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两个城市的创新给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推动创新发展体现了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指标之一,“东数西算”,重构数字经济新底座。

材料一   2022217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计算能力,“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下图是我国2021年全国分地区数据中心上架率(上架率就是已上架的服务器数量/机架可承载的服务器数量)情况。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既能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又能减轻东部地区碳排放压力。“东数西算”工程将实现更加平衡的全国算力部署:打开东部数字化业务升级新空间、提升西部发展与产业升级、夯实向算网一体演进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释我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是如何通过创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

材料二   回首新时代走过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深刻阐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数字经济、怎样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让数字文明造福人民、让互联网成果惠及人民,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战略规划出台实施,构建了从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到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发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2)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激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的。

二、智能新时代:数字赋能智赢未来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当下,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于2022年6月24日在天津开幕并释放增长信心。世界智能大会由中国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主办,自2017年开始,在国内率先搭建起“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成为世界智能产业的一个风向标。

【小题1】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首部省级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以营造智能制造领域公平竞争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等。对于天津市来说,制定这部地方性法规(     
A.促进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B.有助于推动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创新能力
C.变革经济基础以适应上层建筑完善
D.一定能促进劳动资料适应生产关系发展
【小题2】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     
A.更新壮大经济发展传统引擎
B.促进数据成为财富的唯一源泉
C.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D.确保经济高速增长不面临挑战
【小题3】(多选)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创新思维。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     
A.要以实践为基础B.其思路具有单一性
C.其步骤具有跨越性D.其结果具有独特性
【小题4】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全国人大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是在行使(     
A.最高立法权B.最高决定权
C.最高任免权D.最高监督权
【小题5】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1)(多选)戴先生是上海2022年引进的人工智能人才,就职于人工智能行业,从事人工智能系统程序开发。戴先生入职前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下列对合同订立表述正确的是(     )
A.合同订立过程中“承诺”不能发生变更
B.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自然生效
C.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D.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多选)戴先生入职前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以下条款中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有(     )
A.工作内容 B.休息休假
C.福利待遇 D.劳动合同期限
【小题6】当前,我国正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