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易0.85 引用3 组卷2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此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不顾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率,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逼农民“上楼”;超前规划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和新城区,缺乏产业支撑,造成很多“空城”。不仅透支了地方的大量财力,也造成了一些农民因城镇化返贫的现象。


针对材料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加以分析。
17-18高二上·湖北孝感·期末
知识点: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含义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表: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信息: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二: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不顾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逼农民“上楼”;超前规划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和新城区,缺乏产业支撑,造成很多“空城”。不仅透支了地方的大量财力,还造成了一些农民因城镇化返贫的现象。
(1)材料一中图表(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