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杂志上。20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环境保护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材料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布局。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约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⑵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16-17高二上·江苏泰州·期中
知识点:运动的规律性意识的作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农民文化乐园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农民文化乐园怎么建?在建设中要全面考虑问题,搞好试点工作,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提供生动样本、作出探路贡献;在特色上要结合试点村座实际,提炼当地传统文化,打造誓一园一品”;在形式上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打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内容上要把弘扬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乡风培育和文化熏陶。
(1)假如我们的家乡也准备建农民文化乐园,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为你家乡的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提几点建议。
材料二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杂志上。20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环境保护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2)结合材料中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材料三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九大” 要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约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低碳生活,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写出两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材料二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材料三 随着PM2.5成为备受关注的指标,中国大城市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将污染产业从城市迁至郊区、从东部迁至西部、从沿海迁至内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如果处置不当,这种看似“双赢”的做法或将造成危险的结果,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一块土地称得上世外桃源,如果只是转移污染,而不减少污染,发达地区终将自食恶果。环境政策需要从整体考虑,通过确定和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来调动污染者参与治污的积极性,制定全方位、多领域、全局性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避免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只有这样才能不再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如何更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3)结合材料三,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这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发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热议。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突出的特点也是强调环保低碳。为此,某中学高三(4)班的同学以“环保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应建议。
低碳社会
为实现低碳社会,中国做出巨大努力——2009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倡导实现“低碳世博”。
(2)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上述决定的政治依据。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模式及低碳社会状态是透过低碳的行为反映出人类的精神和思想,进而渗透到人们的低碳生活中。低碳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青少年能为推进低碳生活做些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