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6年以来热度不减的“工匠精神”,再度成为焦点词。
面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时代课题,工匠精神弘扬、大国工匠培育亟须加力。如何将工匠精神落细、落实,使“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真正深入人心?答案也在于“工匠精神”。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构建制度体系、搭建成才平台、形成良好环境,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厚植公平竞争的土壤;完善法治,不让老实人吃亏;改革职教体系,注重实战演练等。
弘扬工匠精神,制度建设提供的是外在保障,而激发技能人才内在动力,让更多人选择技能成才成功之路,则需要厚植文化土壤。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成为每一个劳动者的自觉追求,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探究“工匠精神”再度成为焦点词的依据。
(2)将工匠精神落细、落实,使“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真正深入人心的答案也在于“工匠精神”。请运用联系的知识加以阐述。
(3)从矛盾的角度为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提出一个可行性建议并说明理由。
17-18高二上·江苏·课时练习
知识点: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为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要求,需要各方努力突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面临的困境,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依据。
(2)班级要组织一次班会,请你以“如何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为主题,分别从公民和国家两个角度写一篇发言稿提纲。
要求:
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落实该意见,需要各方努力突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面临的困境,比如有些人劳动观念淡薄,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社会分工不同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大众的职业偏见;学校教育中存在劳动课程课时难以保障,人才、资金投入有限……只有各方同心合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3)请你以“如何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新风尚”为主题,从个人或国家的角度写一篇策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材料一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部分内容
加法增加人口供给、大力发展教育
减法政府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
乘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除法淘汰过剩产能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品质,而是更加追求产品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品质、创品牌。对于工匠精神,大多数人都会用“专注”“坚持”“一丝不苟”这样的字眼去解释这一精神。但是提到新工匠精神,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为全民在打造工匠精神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品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性。新的工匠精神更加注重产品的突破性和创新性,强调产品应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强调创造而非制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联系材料二说明新工匠精神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3)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就如何践行新工匠精神提出两点建设性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