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00多项;以良法促善治,为社会公平正义筑牢根基;环境保护法全面修订,治理污染露出锋利“牙齿";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法治保护;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支持人大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要求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有人根据材料一得出结论法治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
(3)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法治的作用,请你列举出两个与法治有关的名言名句。
17-18高三上·贵州黔东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贯彻新发展理念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法制建设的决定、作为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实现了从法制向法治的历史性转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推进依法行政;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荐你,坚持发展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材料二:《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理论历史进程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

材料一: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该法充分彰显了新时期我国积极促进外商投资的决心和信心,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投资环境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力的法律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良法来保障善治的。
(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出台和实施的理论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