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16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S省准备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该专家观点的理解。
16-17高二下·福建莆田·期中
知识点: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原理及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民谣与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民谣与诗歌是有别于通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他们共同承载着人们对“雅文化”的精神追求。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诗词的用处,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滋养人心的养料。
材料二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某省准备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有意义的文艺作品是滋养人止的养料”?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材料一       2017年2月7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十六岁高中生武亦姝获得年度总冠军。节目在收获高收视的同时也在网上赢得高关注,许多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是过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遗失此提升素养的人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材料二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S省准备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央视打造《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该专家观点的理解。
(3)某校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准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材料一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材料二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S省准备出版国学教材,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央视打造《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你对该专家观点的理解。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办“诗词中的哲学知识竞赛”,请你列举出两条蕴含哲理的诗词,并指出其哲学寓意。(要求不能照抄选择题上的诗词和哲理;蕴含的哲理不能重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