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文化传承】
2017年开年以来,《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三档文化类节目大为热播,它们以不喧闹、不炒作的风格为聒噪浮华的综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几位嘉宾回顾自己的平凡生活,几位老戏骨的深情朗诵,几名专家慢条斯理的探讨着文字背后的历史。一封信,一首诗,一段讲述,就能让观众进入一个独有的、久违的历史片段中。
这三档节目突破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专题或纪录片的形式,也区别于拼明星、拼话题的一般综艺类节目,以其自身独有的魅力圈粉无数。赛制上,《中国诗词大会》独创“百人团击败模式”、“内循环搏击擂台赛”、“飞花令”三个竞技模式,让观众耳目一新,《见字如面》与 《朗读者》突破“视控”模式,注重打造“声控”效果。在内容上它们都牢牢把握住了当代中国人对“忆往昔”的独特情怀,呈现已经逐渐消失的物件以及所承载的沟通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精粹,符合主流意识趋势。
(1)请用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一封信’一首诗,一段讲述,就能让观众进入—个独有的、久违的历史片段中”的原因。
(2)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谈谈材料中三档节目的成功经验对创新电视节目的启示。
16-17高二下·福建三明·期末
知识点:意识的内容意识活动的特征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国家宝藏》,这两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

材料一:《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现代级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光明日报》评论说,《朗读者》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节目,它是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的文艺表现形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慢综艺”节目。《朗读者》每期节目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真实故事,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震撼心灵,不仅是“我读你听”,更多的是一起分享,是情感的互动。《朗读者》节目里,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人生故事激发的正能量,以及朗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朗读者》能够赢得观众,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节目的高品质和思想内涵。

材料二: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纪录片《国家宝藏》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用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合综艺表现手法来讲述这些顶级文物的前世今生,融入家国情怀、展示文化自信,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这一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创作团队的精心打磨,得益于舞美,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得益于内部9个外景摄制小组的精诚合作,得益于邀请的明星和素人守护者的精彩演绎。《国家宝藏》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
(2)有人认为:“文物只能代表历史,无法面向未来。”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驳斥。
(3)请你就综艺节目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继《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后,央视一套、三套于2017年2月18日联合播出《朗读者》。《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朗读,让观众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朗读”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读”是和文字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种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朗读者》节目就像慢馒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朗读者》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朗读者》节目工作者成功的主 体原因。
(3)“向善向美”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朗读者》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