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4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版,《规范》共15条,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制定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适用年龄段并不明确。北京市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要把《守则》细化,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新《规范》彰显北京特色,在内容上,着重体现首都特色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特别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强调学生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的行为要求,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
       新修订的《规范》一方面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尊重他人、勤奋学习、保持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勤俭自立、遵守公共秩序、珍惜资源、珍爱生命、文明上网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保护、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这不仅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还积极适应了我国、特别是北京市中小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规范》的内容还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北京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北京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修订的合理性。
(3)参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某中学开展了“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2017·辽宁·三模
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守则共9条,282字,内容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材料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知识,分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合理性。
材料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增强法治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努力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美德善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文化化人,以人育人,发挥德育的作用,这离不开宣传和教育。请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郎朗上口,对仗工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省中小学教师等征求意见。
       教育部制定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适用年龄段并不明确。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要把《守则》细化,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对照教育部2004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分为二,分作初中版和高中版,更有针对性,体现了时代特征、浙江特色,讲究实用性,内容大于形式。
相比2004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浙江版”增加了不少内容。中小学都增加的内容: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记住父母的生日,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不挑食,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上健康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规范要求小学: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旗、国徽的含义,会大声自豪地唱国歌;在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学会一至两项体育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而对高中则要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浙江省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2)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修订的合理性。
(3)参照《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某中学开展了“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11月,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省中小学教师等征求意见。
       教育部制定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适用年龄段并不明确。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要把《守则》细化,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对照教育部2004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分为二,分作初中版和高中版,更有针对性,体现了时代特征、浙江特色,讲究实用性,内容大于形式。

相比2004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浙江版”增加了不少内容。中小学都增加的内容: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记住父母的生日,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不挑食,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上健康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规范要求小学: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旗、国徽的含义,会大声自豪地唱国歌;在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学会一至两项体育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而对高中则要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修订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浙江省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参照《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某中学开展了“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