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诗词大会》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一档原创节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就会发生漂移。
《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让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诗和远方”。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            千百年来,中国人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不仅让观众领略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魅力,也引发人们对各类电视节目的思考。近些年,有些电视节目“取向恶俗”“过度娱乐”,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收视爆表口碑却差。有些电视节目文化内涵深厚,口碑很好却收视平平。《中国诗词大会》能做到口碑与收视齐飞,被网友赞誉为综艺节目中的清流。
(1)“如果人民群众不了解中国诗词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就会发生漂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评价经常出现“口碑”与“收视”的矛盾。有人认为“收视率高的节目就是好节目”。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此进行评析。
(3)请围绕“弘扬传统经典,莫让诗词大会成文化一阵风”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10~30字)
2017·山东威海·二模
知识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为了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河南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专业院团将常态性送戏曲进学校,坚持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深度融合,将戏曲融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具有自主创新的节目。该节目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这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诗和远方”。中国人从这些意味无穷的历代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观众领略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做到了口碑与收视齐飞,被网友赞誉为综艺节目中的清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探究豫剧是如何迎来“又一个春天”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的文化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节目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无数,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然而,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不容忽视。如今,饱读诗书的人少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而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的人多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因此,有人认为:“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措施,人民群众再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大家再不重视我们的中华文明,那么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就会发生漂移。”
(1)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面临的尴尬境地的认识。
(2)“人民群众再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再不重视中华文明,那么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就会发生漂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请围绕“保护经典文物,莫让国家宝藏成文化一阵风”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10~30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