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斯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六大素养一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国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曩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六大素养”与“全面发展的人”关系的认识。
 (2)结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图,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在高中阶段如何切实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3)中学生既是核心素养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请你从六大素养中任意选择两个素养,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切合主题,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
2017·安徽合肥·三模
知识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文化自信科学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文化自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进入新时代,“核心素养”一词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逐步为人们所熟知。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育观念更具人文性,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将深刻影响一代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1)有人得出结论: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一条规律。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评价这种观点。

199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了打破学科教学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点的传授和操练,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科教育目标。“三维目标”对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次提出“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就不需要了,而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以图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质量观念,阐明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实现“育人为本、素养为纲”的设计理念,从而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保障。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下图)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他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置身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他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确保意识形态上的中国特色;它充分反映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树德立人”为根本要求,全面提升民族素质;他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提倡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说明中国学生如何发展核心素养?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探究“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是如何彰显“中国”元素的。
材料三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11而引用了“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材料,现时是2016年已经召开了第十二届;现在,有的教材仍然采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现实是中共十八大已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学生发展素养”中的一个侧面,提出一条以对教材的修改建议,并指出方法论的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