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62
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③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④认识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16-17高二上·江西南昌·期末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客观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据报道,近些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一些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与日本预防污染的零排放相比,我国在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提出了本世纪必须实现的“零增长”目标:2030年人口数量“零增长”,2040年资源、能耗速率“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②中国与日本有相同的国情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小题2】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③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④认识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