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10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一份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在瑞典发表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演讲中讲述了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从1959年到1962年,她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1969年,39岁的屠呦呦受命领衔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她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屠呦呦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她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以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现在,屠呦呦仍然坚持项目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未来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国家组织和团队研究的结果,诺贝尔奖不应该颁发给屠呦呦一个人。假如你不认同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理由。
(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请你就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
2016·广东广州·一模
知识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1969年中医药研究所团队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屠呦呦及其团队搜集整理中医药典籍,造访名老中医,并搜集他们用于治疗疟疾的方子和中药,同时调研了大量民间中药,在汇集包括植物、动物等两千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在面临研究困境时,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提取过程避免高温的启示,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取得成功。由此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途径,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材料二:青蒿素的研制过程充满艰辛。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差,缺乏设备,研究团队曾用水缸作为容器,一些科研人员甚至因为接触大量溶剂,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进行临床试验,屠呦呦和科研团队成员甚至亲自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安全。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屠呦呦在瑞典诺贝尔大厅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中医药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对青蒿素的研发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3)结合材料,请你对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工作进行简评。
2015年12月,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中总结了她成功的经验,下面是节选的片段。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我被指令负责并组建“523”项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后的《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为尽快上临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2)有人认为,只要复制屠呦呦的经验,就会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评价该观点。
(3)“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请你就如何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人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基金会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12月7日,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用中文发表了“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总结了她成功的经验: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我被指令负责并组建‘523’项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在演讲的结尾,屠呦呦再次强调了中医药的重要性。她说:“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她表示:“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1)有人认为,只要复制屠呦呦的经验,就会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请运用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请你就如何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人提出两条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