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6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和补充、增加新的内容的合理性。
(3)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着道德的两难抉择,请结合你的中学生活实践和体验,就如何践行《中小学生守则》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16-17高三上·陕西宝鸡·阶段练习
知识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关乎人才培养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也应及时修订,以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 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版守则为什么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又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新版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