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4 组卷99
2014年中国GDP首次突破l0万亿美元大关,但增速降为7.4%,是1990年以来最低,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
14-15高一下·河北廊坊·期末
知识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从生产能力看,由传统产业长期供给不足,转向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过去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种转变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接近上限。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认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2)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应如何履职?
材料三: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