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图表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34
材料一: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
发展阶段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
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
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
阶段成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正在探索中,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
技术攻关
掌握航天员空间出仓活动关键技术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解决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尚未解决


材料二: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12年的“神舟九号”,在这13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阔步向前。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骤,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二步骤,并向第三步努力。由于各方面协调一致,整个工程进行得有条不紊。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2)联系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的航天工程为什么要分步骤、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
14-15高二上·江苏盐城·期中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材料一:从1999年到2016年,神舟系列的十一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了十一个扎实的脚印,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宇宙探索过程发射目的
“神舟一号”样品: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神舟二号”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各项实验
“神舟三号”载人: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低温:验证低温对发射的影响,解决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太空辐射问题
"神舟五号”圆梦:载人飞行,对前四次飞行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神舟六号”筋斗: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拿握出舱技术
“神舟八号”天吻:进行交会对接实验
“神舟九号”人控对接:实现人控交会对接,实现“四个首次”
“神舟十号”天空授课: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进行短暂的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
“神舟十一号”中期驻留: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1)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
材料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步步向前。而在这一步步的脚步当中,中国的航天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骤,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货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范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二步骤,并向第三步努力。由于各方面协调一致,整个工程进行得有条不紊。
(2)联系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的航天工程为什么要分步骤、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
材料三:“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为什么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