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6
探究题: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备爱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根本。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给国家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早已成为教育部门与全社会的共识,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多年教育模式的转向一直步履维艰。有人提出学习西方考试模式,减少全国统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一系列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措施直面教育热点难点,特别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再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热烈争论,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
材料二:教育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从孔子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私塾教育到今天的网络教育,从唐代的遣唐使到今天各国互派流学生……人类享受着教育,发展着教育。
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说明推进教育改革的理由。
利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教育改革?
(3)教育改革少不了对国外教育的借鉴学习。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谈谈你对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借鉴、交流与融合的认识。
14-15高二上·安徽淮北·期中
知识点:文化核心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上海、浙江高考模式就已经出台。此次改革将在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同学们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争议最大。有同学认为:“现在高中学习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业负担太重,一年多考将使高考集中考试的科目减少一门,减轻我们的学业负担,这才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规律。”
(1)请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
材料二:迅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实践,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时代呼唤,成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因。我国将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并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不断创新。
(2)从“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角度说明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推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的必要性。
材料三: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所以对子女的要求就十分苛刻。刘仁同学父母说:“我们希望孩子少与问题学生交往。”
(3)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刘仁同学父母的话的合理性。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近期,全国20省陆续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我国本轮高考改革要实现教育由“教书盲人”到“育人教书”的转变,学生从“学业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转变,这些转变势必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
江苏高考改革启动时间为2018年,总体框架实施“3+3”模式,选考科目从“6选2”调整为“6选3”、高中文理不分科……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江苏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近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以更有针对性、引领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的作用角度,说明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2)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3)作为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新高考,请谈谈具体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武汉市学生选科高考采用“3+1+2”模式的第一年,2021年也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四周年。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要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你对四十四年来我国高考制度变革的认识。
(2)如果你是学生家长,请你为武汉市落实教育改革措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