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3)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逻辑清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简练;150字左右。
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
知识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为此,他提出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分别回答了“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交流互鉴什么内容”“如何实现交流互鉴”四个维度的问题,具有科学系统的逻辑统一性。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求智慧、凝聚力量,推动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与责任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意义。

2023年10月7日~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我们要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创新观点、科学方法论和重要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作出总结。“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用”指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而且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开放包容,实现文化传承发展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础。

中华文明历来倡导和平共处,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为解决当今时代重大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历史大视野出发,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亚大主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正确方向。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角度,分析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3)结合材料,运用《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试分析“世界大同、四海一家”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对解决当今国际重大时代课题的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积极响应与支持。

这“三大倡议”,立足百年变局的现实、顺应时代演进的潮流、谋划世界发展的出路、展望人类进步的未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天下胸怀、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丰富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实践路径和价值意蕴,蕴含着不断崛起的东方大国积极贡献给世界的政治智慧与实践方案。

全球发展倡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全球安全倡议系统地解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四个共同倡导”的核心理念,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三大全球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积极响应与支持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全球倡议”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